春天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应性皮炎患者也更易在人体暴露于某些过敏原或外界刺激物时进入复发周期。
“事实上,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ad)远不止是一种过敏反应,而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的皮肤病。过去人们认为ad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同时发生,它们也被称为‘过敏三姐妹’。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d与免疫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是一种免疫性皮肤病。同时,ad的共病还包括上呼吸道的慢性鼻窦炎、慢性鼻息肉,以及下呼吸道的嗜酸性食管炎、食物过敏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病分院副院长纪超教授介绍道。
ad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未满足需求较大
数据表明,全球高达10%的成人和20%的儿童患有ad。在我国,近10年来ad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受累人群涉及各个年龄段。《儿童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显示,2014年12个城市的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在婴幼儿期高达30.48%,在1-7岁学龄前儿童达到12.94%。
既往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炎症通路的相互作用。th2型炎症反应是ad的基本特征,其中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在ad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在ad的慢性期,皮损中还可见th1、th17和th22的混合性炎症浸润,这使得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变得尤为复杂。
“ad多发于年幼的患者,并且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即从婴儿期、儿童期到青少年期,各自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婴儿期的患者常在脸部和躯干出现婴儿湿疹,而在进入儿童期后,患者常在颈部、腘窝、肘窝、外踝关节这4个屈侧部位见到典型的皮疹。病程发展至青少年期,除了4个屈侧外,皮疹还可能扩展至患者伸侧及全身,且通常表现为成人慢性皮炎的表现”,纪超教授谈到,ad的临床表现多样,最基本特征是皮肤干燥、慢性湿疹样皮损和明显瘙痒,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ad高发于年幼患者这一现象,纪超教授解释道,“早期,人们普遍认为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常常同时发生,被称为共病或合并症。而研究表明,这三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在同一个患者身上,但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通常特应性皮炎会先于18岁出现,随后鼻炎和哮喘逐渐发展。18岁之前的特应性皮炎患者通常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在患者18岁后,过敏性鼻炎、哮喘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成为主要趋势。”
在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等新型药物兴起之前,治疗ad主要依赖传统性药物,如局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口服免疫制剂。
纪超教授强调,这些用法也会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问题。首先,外用糖皮质激素容易导致复发,而口服或系统应用的糖皮质激素副作用较多,已不常用于ad治疗。其次,抗组胺药主要用于过敏引起的疾病,而ad并非简单的过敏反应,因此临床应用有限。最后,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虽然是系统性的免疫制剂,但精准度低,临床效果不佳,副作用包括肾毒性、继发性高血压等。
《中国特应性皮炎患者生存状况调研报告》也显示,超过75%的医生对现有的特应性皮炎治疗方案不满意;多数患者因瘙痒而睡眠困难,减少瘙痒症状是75.8%中重度患者的迫切需求。目前,特应性皮炎患者在治疗方面仍面临巨大的未满足需求。
新型tyk2抑制剂显示临床优势,或将成为ad治疗新选择
“针对特应性皮炎,精准治疗和靶向治疗已成为许多临床医师和药学专家的共同追求。相较于传统的免疫制剂整体抑制,靶向治疗更为准确,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更小的副作用,这对于ad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尤其是jak抑制剂家族的进展,皮肤科医师在ad治疗中获得了更精准、更有效的药物”,纪超教授进一步谈到,“tyk2抑制剂作为jak家族的抑制剂,实际上属于靶向治疗,因此其治疗效果非常精准。ad是一种多种炎症靶点介入的疾病,其中以th2型炎症为主。针对这一疾病,精准治疗通常以jak家族作为重要切入点或研究靶点。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的抑制剂已通过大量临床试验验证了其疗效和安全性。”
据了解,目前全球尚无tyk2抑制剂获批治疗特应性皮炎。日前,在2024年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上,新型tyk2抑制剂icp-332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ii期临床的最新数据以重磅口头报告形式发布。
对于研究结果,纪超教授分析称:“在二期研究中,icp-332展示了显著的疗效、安全性和治疗潜力。该研究分为80毫克组和120毫克组,两组在第四周的easi75(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较基线改善≥75%)应答率均达到64%。同时,自给药第二天开始,患者的瘙痒严重程度nrs评分和瘙痒频率nrs评分均出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改善。从这两项的指标来看,icp-332在迅速改善特应性皮炎的皮损和瘙痒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有效性。在整个二期研究中,icp-332没有重度的或严重不良事件报道,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研究数据显示,icp-33280毫克组easi90和iga0/1且较基线改善≥2分的应答率分别为44.0%和36.0%,显著优于安慰剂组(4.0%和4.0%),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此,纪超教授指出,“icp-332属于jak家族,与瘙痒的途径密切相关,瘙痒通常是通过激活相关通路传导的。作为该家族的抑制剂,icp-332对瘙痒的改善效果特别显著,因此能发挥出临床快速改善的特点。”
“近年来,包括icp-332在内的新型靶向药物不断涌现,对于特应性皮炎等疾病的治疗前景至关重要,为ad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展望icp-332的研究前景,纪超教授认为,“jak家族有四个家族成员,包括jak1、jak2、jak3和tyk2。目前,正在开展的tyk2抑制剂的临床研究中,icp-332的开发进度全球领先。在尽快推进icp-332iii 期研究的同时,作为高选择性的tyk2抑制剂,icp-332理论上也可能对银屑病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产生潜在效果。因此,这种新型靶向药物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